心怀暖阳 大爱情深


——读徐良文先生新著《法律的阳光》

                                     路高德

   我和老乡战友徐良文先生交往43年,印象中他是一个很有智慧、很有才气、很温顺的人,他早期寄我的一本诗歌集也是温顺的。想不到,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从南京寄给我新出的书《法律的阳光》却使我感到了书中的硬度。那天,小外甥嚷嚷着帮我拆开快递邮件,我将书拿到床头,枕着柔软的枕头躺着翻看,渐渐触摸到的却是这本书的硬度,犹如一块硬铁,令人倍感刚直。但是,仔细看过文字,细细琢磨回味,却感到《法律的阳光》之书的温度,字字句句帮、扶、爱,是一块滚烫的热血之铁,是被徐良文先生心怀暖阳,大爱情深,捂热了的铁。他在书中为弱势群体鼓与呼,张正义,鞭丑恶,使我感觉到了冬天里的一把火。很长时间没读到这样正气凛然的报告文学了,读《法律的阳光》不禁使我热血沸腾。

《法律的阳光》是一部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援助制度的阳光之书。阳光照耀到哪里,哪里冰雪消融,温暖如春。徐良文在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无私奉献在法律援助战线的法律志愿者!他告诉我,本书入选江苏省作家协会“重大题材文学作品创作工程”项目。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法律援助”是个挺陌生的词,在接触到《法律的阳光》这本书之前,我也亦然读后方知:“法律援助,简言之,就是为弱者、残者、少者、贫者提供法律救济、法律助,保护司法人权,实现司法公正,体现我国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官方文件表述为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或者非政府设立的合法律所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尤其是农村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贯穿书中的主人公、江苏省法律援助基金会第一任理事长王霞林说得更直白“法律援助就是政府出钱帮助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的穷人打官司。”

我幡然醒悟,法律援助是社会弱势群体享受法律服务的一条途径,是政府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而实施的一项司法救助措施。是大爱,是善行。

书中浓墨重彩描写了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

王霞林一段话令我肃然起敬,他说农民工是我们城市的参与者、建设者。如今的大中城市中,各行各业均有农民工的身影,特别是建筑业、加工制造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在这些行业中农民工占到从业人数的半数以上,有些行业没有农民工几乎难以为继。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城市的繁荣,没有城市的大发展。但是,他们付出了汗水,付出了辛劳,有时却得不到公正的待遇……”

随着这位长者充满温情的话语,使我脑海中和作者一样出现了一个个熟悉的场景清晨,阳光洒落在城市角落高高的脚手架上、红色或黄色的头盔在高高低低地起伏,仿佛五线谱中流动的音符,黝黑的脊梁上汗珠闪着光,精干的身影在裸露的钢筋中穿梭,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凌空傲岸,而他们却在夜晚蜷缩于简陋的工棚……夏日,我们坐在空调房中吃着西瓜、喝着茶水,窗外楼下的人行道上,正有一个穿着红色或黄色马甲的老人,肩上搭一条肮脏的毛巾,头上一顶散了边的破草帽,满身汗水地拖着垃圾车,一步一步向着远处的垃圾中转站走去。虽然现在手拖车已逐渐被电动垃圾清运车代替,但起早贪黑、不怕脏累打扫清理城市的,依然还是来自农村的他们……还有在晨曦中醒来的早餐摊点,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他们是城市建设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却常常遭到轻视与白眼。一旦个人权益受到侵犯,常常茫然无措,无力保护自己……

徐良文先生奋笔疾书,他要让《法律的阳光》展现真情、真实、真爱、真帮助。当一只劳动的手在讨薪时被砍断,法律援助工作者拍案而起,司法救助,为一个农民工而启动!王霞林怒吼;就是找天王老子,也要为农民工讨回公道!

3个智障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江苏省盱眙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孙华春不畏权势,跨省办案,动用社会各界力量,历时7年,终为受害当事人追回赔偿款。

一件件,一桩桩,无不展现出法援工作者的凌然正气,大爱无疆!

为了提升《法律的阳光》之书的审美意味,徐良文精心布篇谋局、搭设架构,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通过哲学、文学、诗人的思想火花,在叙事中旁征博引、纵横照应,引人入胜。

《法律的阳光》绽放出来的法律之花在阳光下多彩多姿,徐良文在书中做一个“讲故事的人”,大故事里套着小故事,曲径通幽,自然流畅,使文字显得生动活泼、杂而不乱,相辅相成、环环入扣,既突出了思想性和现代性,也彰显了文学性和艺术性。论主题,可谓一针见血,直奔尊严法律;论内容,可谓丰富壮观,接地气,有灵气,蔚为天观;论表达,可谓精巧细语,流畅生动,魅力无穷。

徐良文《法律的阳光》这,给我的整体感受是,有一种细水常流又不失激流的碰撞感,这种碰撞感来自于作者在面对不同创作对象时笔触的参差。我们会先看到作者用坚硬如的文字书写法律的英挺和刚硬,各种人物,各种事件,繁复地铺陈在眼前之后随着阅读的推进,看到他紧绷的笔触逐渐放缓,用轻松自如的语调给我们说起了法律阳光的故事,原来法律武器背后站着的也是血肉之躯,原来再坚硬的也会用长满茧花的手指去温柔地触碰细雪。在一进一退参差的风格中呈现出的碰撞感正是这本的独特魅力之处,因为我们先看到他书写法律的坚硬,之后看到他书写民工、弱势群众触碰细雪的瞬间的温柔,才更加令人动容。

徐良文告诉我,书名原先曾叫《天地良心》,表达法律是社会良心的最后一道防线,后遵从出版社意见,改名《法律的阳光》是说天地有正气,阳光照人间,社会主义的法援制度就是温暖世界的阳光。

晚间,读完徐良文《法律的阳光》,久久不能释怀,总有一种冲动要说些什么,所以我披衣下床,写下了以上的文字。我想说,《法律的阳光》是我近些年读到的少有令我冲动的书,她必将为法律文学的大观园锦上添花、香泽四方。

(此文原载20221月14日《淄博日报》。路高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临淄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图片1.png



图片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