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恋土情深的赞歌


                                                                                    ——读夏学海的《草根书记》

                    南灯红

知名作家夏学海以20世纪60年代苏北张集、黄圩、六套和运河4个公社为写作背景,以25万字的篇幅,翔实记录了书中主人翁陆玉山书记带领民众力克时艰、纾贫解困的长篇报告文学《草根书记》于2020年出版,该书荣获盐城市政府文艺奖。

本书为时代立传,谱写了一曲让年长者可以回味、年轻人可以感知的恋土情深的赞歌。原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上将对书稿进行了仔细翻阅,并对该书的出版表示“可喜可贺!”他在序文中写道:“作者对于‘张黄六’地区农村的世态人群作了深入刻画,写得既沉重又有诗的韵味,展现了写实的细腻和深刻,显示了报告文学的表现力和鲜活的生命力。”

陆玉山是20世纪60年代,由江苏省委派驻苏北张黄六地区工作委员会书记。他不是焦裕禄,可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在基层一线带领群众,将素有江苏“兰考”之称的数十万亩盐碱地,改造成高产稳产的五谷良田;他不是袁隆平,可是他以惊人的智慧和胆识,将这块盐碱地实施了亘古未有的碱改水工程,种植出丰产丰收的水稻,让这里的老百姓第一次吃上了自己种植的大米;他不是杨善洲,可是他以改造自然,保护生态的高瞻远瞩,号召家家户户植树种草,为这里营造了广袤无垠的树成荫、柳成行、堤盖草的绿色环境。

如何将陆玉山身上所嵌有金玉一样的东西挖掘出来?作者怀着虔诚与崇敬的激情,四处奔走、寻踪觅迹,拭去冰封的烟尘,去芜存菁、细加辨析,带着凝重的思考,一次次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采访、了解和核实。经过3年时间的采访写作,他用朴素的笔调、丰满的事实,写出了一群可亲可敬更可爱的工农干部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写出了他们高贵的灵魂与品格。他们是新中国农村建设的开拓者,他们是党内农村干部的优秀代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民公仆。

恋土情深是改变不了的胎记,也是生命中无法抹去的宝贵记忆。陆玉山也是这样,虽然离开家乡响水已经多年,但是他的心却从没有离开这片土地。因为这里是他魂牵梦绕的衣胞之地,心灵寓所,生活家园。无论时空怎样超越,这些都会在他的情感里悄悄流淌。在书中有这么一段:文革后,陆玉山在外地工作了14年,重新回到了故乡响水。作者接着描写道:“他迎着秋风,循着乡道,去张集、走黄圩、到运河、看六套,张黄六运大变样了。改革开放,发展工农业经济,响水大地换上了新装,乡村处处都是新面貌,人民群众意气风发,正在奔小康的大道上阔步前进!”若没有饱满的激情,是书写不出这般美妙的文字的,心中若没有对故人、故土和故乡的朴素的怀想和深切的思念,同样也唱不出内心澎湃的赞歌!

作者正是着眼于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寻找创作的主题,捕捉创作的灵感,而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在出身草根的陆玉山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善良、淳朴、坚韧、正直和幽默等品格,面对多舛的命运,没有屈服,没有绝望。在忙碌艰辛的工作生活中,他“跟着共产党,永做革命人”,坚守理想信念,对纾贫解困充满了希望,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他以对党的一片忠贞、一腔热血、一身正气;对肩负的工作的一份执着、一股干劲、一贯坚强;对人民群众的一颗爱心、一生善良、一往情深,诠释了一辈子对土地的眷恋之情,对民众的爱护之情,对农村、农业的毕生奉献精神。正是他的这种精神和品格,如今仍然感动着这里的人民群众,感动着这里的一禾一菽、一草一木,感动着这里的苍茫大地,感动着这里的满天星斗。

陆玉山的丰功伟绩像稻粒一样留在庄稼地里,成为教育后人的滋润营养,成为警策后人的课本教材。半个多世纪的风雨烟尘,久远的痕迹虽已被重重叠叠的光影覆盖,但作者笔下饱含深情的过往、体会和感慨,却留下了那个时代的深刻烙印。而今,当我们走进新时代,厚植在那片土地上的这一曲深情的恋土的时代壮歌,在神州大地上更加广泛地传唱!“源于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精神,融入骨子里的坚强信念”。这正是贯穿于《草根书记》全书的一根金丝线!这也是作者馈赠于我们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本书以报告文学体裁来写,更讲究纪实性和文学性,且不失个性地呈现给广大读者,给我们带来不只是阅读的愉悦和欣赏,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熏陶和洗礼,照亮着生命前行。草根是阳光、水和土壤共同创造的生命;草根看似深藏不露,但却生生不息,绵绵不绝;草根舒展的绿叶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但却因植根于大地而获得永生。野草富有民众精神,草根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这也许是夏学海用“草根书记”来誉称陆玉山的要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