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军
岁月无情却温柔,带走青春容颜,留下成长的痕迹与深深的怀念。时光如茶,璀璨星辰,照亮前行之路。2009年,蒯本佑的影视小说三部曲之《茶娘》(首版)被列入新华书目:作为全国大中专教师的教学用书汇编(教目)。该书概括了中国茶文化五千年历史。
茶,中华民族的神奇象征。乃天地间之灵物,生于明山秀水间,与青山、明月为伴,以清风、云雾为侣,表山川之灵气,集天地之风露,含英咀华,吐香蕴玉,它是大自然的一种杰作。人们视茶叶为吉庆祥和之物,茶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难解之缘。唐代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也,闻于鲁周公。”其实,茶叶不仅很早就成为日常饮料,然而历代应用茶叶或其复方,不仅对常见病、多发病有一定疗效,而且还能治疗一些“顽症”和“不治之症”。据古今中医文献记载,茶叶气味甘苦,微寒无毒、清热降火、消暑解渴、祛病除疫、醒神悦志;益思少睡清头目,开胃消食解油腻,解酒解毒止泻痢,强心利尿平喘逆。陈藏器《本草拾遗》赞曰:"贵在茶也,上通天境,下资人伦,诸药为百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当代著名中医蒲辅周谓之:“微甘微寒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清热不伤阳,辛开不伤阴,芳香微甘,有醒胃悦脾之妙。”皆为阅历有得之言。
茶的历史与我国文明史同步一致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茶与文明的同缘一致。俗话说,饮酒可成仙,品茶可成道。酒,热烈、香醇,是“精神之液,灵魂之饮”;茶,自然、恬淡,是“最温柔蕴藉、最富诗意的饮品”。喝酒、饮茶是文人挚爱之雅事,在黄永玉老先生画作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很多茶、酒的影子,每每品味他的这些逸趣横生的茶、酒画时,宛如饮茶品酒一般,大俗大雅,大彻大悟!饮茶是人生之雅事。茶有禅意,茶禅一味,在茶人眼里,月有情、山有情、风有情、云有情,对茶的痴迷、对茶人的描绘,反映了这位已步入耋耄之年的老人,恬静淡雅的文人情趣。人生简单,若你把大富大贵、飞黄腾达作为乐趣,那自然乏味,若你把所有的小事都当成乐趣,那自然其乐融融,轻松自在不少。一品佳茗,整个心沉浸在这抹大自然的芳香所带来的清朗洁净之中,真是“偷得浮生闲半日,静坐庭前细品茗。如尘俗事眼前过,唯留清风绕衣裙。
民国时期,崇川城里有三十余家茶馆店,那些茶馆店大多数是平房,很简陋,方桌长条凳,粗瓷茶碗,低矮的房子,茶客的消费也很低廉。上档次的茶馆店叫茶楼,崇川仅有几家,长桥桥头有一家,寺街头、尾各一家。街头茶楼的茶娘月儿泡制的“春来茶”具有“药茶”之功效。唐代陆羽的《茶经》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才也。….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男人和茶一样,历经坎坷,几经风雨,看尽世事,阅尽沧桑。饮茶的男人重情,又有书生般的温和善良,于是流传才子佳人的悲情故事。茶不经历热锅的煎熬,没有经受过热火的洗礼,粉身碎骨的折磨,不能百炼成茶的。
男人和茶有一个共性,用一生的坚忍换来成功后的平和用一生的沉默洗去曾经的浮燥,使生命趋于平静,静静地散发出淡淡的、苦涩的清香,温和的穿越千年的苍桑,静伫一旁,细细的品味曾经的艰辛与现时的快乐。哪个男人没有创业的艰辛和悲壮?哪个男人心中没有尘封的疤伤?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清贫的过去、曲折的经历、奋斗的过程、挫折和掘起、隐痛和独寂,启开封存的记忆,硬汉也会泪湿沾襟,哽咽无语。茶散发出沁人肺腑的香气,但茶却离不开水。茶和水般配的。人有等级,茶有贵贱。男人等着一个清醇似水、细腻如水的女人来舒展他的筋骨,鲜活他的血肉,灿烂他的人生。真正的好茶经得起热水和冷水的考验,真正的男人同样也能承受红尘纷繁的侵蚀,这都是其本质决定的。
茶水依托茶具才有意义,茶具很象男人和女人结合的家,而茶具又各具特色,东坡紫砂茶杯、陶瓷茶杯、玻璃杯乃至盖碗茶、大碗茶,每一件茶具都可以代表一种家庭的状况。东坡紫砂杯看起来沉稳却又内涵丰富财不外露,殷实有余而又有滋有味,且能保持较长久的温度;陶瓷茶杯、玻璃杯泡茶虽有美感也很浪漫,色难持久且难保长久温度;大碗茶简陋但实在又实惠;盖碗茶是温饱之后的文化享受。虽然有的茶与水品质不是太好,但是只要用东坡紫砂杯,味道也会好起来。水质好茶汤才好,好男人是在好女人的呵护中体现完美的。女人要若让男人成为一个有作为卓越的成功人士,就必须学会做那杯冲泡茶的水。水温太低,茶就无法绽放一生的美丽;水温太高,茶就失去了原来的色泽和清香。所以,水的温度至关重要。那种劣质的茶若被好水冲泡之后,尽管能解渴但达不到品饮的境界。好茶若被劣质的水冲泡,品质也锐减。茶,除了需要了解茶叶特性外,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泡,这样茶水才会有别样的风情和别样的味道。泡一杯碧盈清香的茶水,是每个女人一生的最终梦想,是她们心中勾画好的一幅美景。
男人如茶,女人如水。没有水,茶永远是茶,用水让茶流动,成了茶水,有了生命,有了感情,有了味道。男人没有女人,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女人让这个世界充满了光彩,用如水的柔情让男人成为真正的男人。茶与水的相融,成就了茶水,它醉香怡人,芳香扑鼻,入口生津。男人与女人的结合,构成了社会的和谐和人类的繁衍。在滚滚红尘中,品尝着懊悔沮丧,翻阅着愉悦快乐,窥视着凄迷悲怆,演绎着一代又一代刻骨铭心的情爱,复制着一段又一段魂牵梦绕的煌煌爱情之歌。
世界上,第一部茶书是陆羽的《茶经》。这本书是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的精神结晶。茶是文化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饮茶可以思源。品茶如品人生。品茶,追求在宁静淡泊、淳朴率直中寻求高远意境和“壶中真趣”,在淡中有浓、抱朴含真的品茶过程中,无论茶与水,还是人与艺都是一种超凡的精神,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探求。“开门七件事”中,茶,赫然在列。此习正如明代顾云庆《茶谱》所言:
“人固不可一日无茶”。崇川风俗均与茶有关联:亲友登门,以茶相待;男娶女嫁,以茶为礼;砌房造屋,茶叶奠基;祀神谢土,酒茶为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崇川瘟疫期间,茶娘月儿潜心研究、调整祖传的“春来茶”秘笈,用“春来药茶”治病救人不计其数,成为流传百年的佳话。历史与现实,古老与当代,在崇川大地上兼收并蓄、交汇互存,形成一道道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风景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蒯本佑长篇小说《茶娘》2010年再版、2021年再再版。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茶娘》经历许多年的改编、打磨,影视剧本杀青。茶助文思,“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茶中自有”黄金屋”,茶中自有“颜如玉”,令人思勇神爽,笔下生花”。《茶娘》如黄永玉的画作异曲同工,以“茶”展示了一幅民国时期的,有历史文化的、史诗般的画卷。
2025年国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