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族文化守望者手里的《诗经》印象——浅读作家周颖散文集《“诗经”里的人间烟火》

高保国

大家都知道《诗经》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涵盖了不少“中国精神”、“中国故事”、“中国声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集成之一,古今中外流传很广,可谓在中国千家万户的知识型家庭里,还说得上家喻户晓的程度。

读到近期作家周颖的《“诗经”里的人间烟火》我又仿佛也穿越了“诗经”的那个时代,作者以散文诗的形式,触摸着“诗经”里“鲜活的痛和爱”,特别地通过“绝妙”儒雅语言,生动有趣地描述了百余种的上古花草“诗的生命”,“一场与花草语吟的自然共语”,就这样在作者深厚的思想里和灵动的笔触下,如春天的暧风徐徐地吹进在一张张纸上,落下了一行行让读者钟爱的文字里了,品尝了“百花百草宴”,丰富多彩的内容,真是有种“百花盛开,百草争艳”的场景,加上“香花引蝶”的封面设计、内芯彩绘图案,实足的“中国范儿”,更让读者爱不释手,每页的诗情画意,总是别具一格,给读者会加深印象,不得不往后翻开新的一页。

《“诗经”里的人间烟火》是由甘肃省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每一个篇幅作者都认真“精雕细琢”,不仅有高度浓缩的智慧结晶,而且具有一定知识性和思辨性,每行文字犹如西洋乐器发出的抑扬顿挫的音符,让读者鉴赏后,顿觉心情愉快轻松,如痴如醉的感觉会随之而来。

通过《“诗经”里的人间烟火》,我感觉了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用的,都是“贵”的,这就是作者所达到守望“诗经”里的人间烟火的目的,也是修身养性的齐物观点,万事万物在达到了很高的精神境界之后,回过头来再与世界相处,就能够顺遂每个个体的意志。

在中国传统里,讲一个人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第三个境界和第一个境界讲起来都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但是不一样了,因为它是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看待。这就是《“诗经”里的人间烟火》作者所守望《诗经》目的。

《诗经》相对来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一种亘古不变儒雅的文化文本,她与其它的“非遗”一样,也要去发扬、创新、传承,作家周颖做到了,而且做到了“语境重生”,去粗取精,与新时代节拍吻合,与现实社会世俗并存和谐相处,在坚持自己的观点同时,又守望着古代文化瑰宝的精髓,作者这可谓难能可贵的中华传统文化守望者。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宣部首位江苏“时代楷模”选题签约作家、江苏省南京市钟山文学学会常务副主席、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散文采编专业委会主任兼《江苏散文》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