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部落 黄文虎

    廿年回首初创时

     

    今天,20081114, 钟山文学学会举行换届选举,产生了第三届领导班子。这一民间文学组织(NGO,已越二十春秋了。惨淡经营二十年,深感来之不易。

    钟山文学学会原名“初阳台文学创作园南京分园”。初阳台文学创作园创办人之一的张伯怀(作家张抗抗父亲)是高加索(吕健军)的老友,共同战斗过的进步老报人。这个以杭州西湖名胜命名的文学组织,致力于资助作家和文学青年创作为宗旨,并从事文学研讨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活动。受到海内外作家和学者的关注和支持。张伯怀向高加索提出在南京成立分园的建议,老吕与我商量,分园设在我主持的编纂“十大文艺集成办公室”, 经市文局领导批准,总园汇来三千元开办费,1988年初就开办起耒。

    文学遭受十年禁锢,改革开放之初,犹如喷泉般迸发。一群文学青年立即参加进来,一些老作家老诗人也热情加盟,真是一派兴旺景象。这期间,分园开展了以下工作。

    [1] 编印内部交流刊物《初阳台》(《初阳台文学园》),作为会员(当时称为“初阳台文学之友”)创作与情况交流园地, 也作为向报刊推荐新人新作。谷天、化铁主编,198951日出了第一期,高加索以散文诗作《开场白》,刊登了常月、江二林、甘霖、斜钭等十二人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也发表了作家谷新和诗人王染野的作品。此刊共出了五期。

    [2] 与建业区职工夜校合办文学讲习班,每期二至三月。讲授者:高加索、孙友田、化铁、谷天.谷新等。后因夜校迁址而停办。共办三期,合计参加学习的有一百余人。与江苏省戏剧学校合办了一期戏剧研讨班,由全省各县专业剧团的专职编剧,带他们的剧作参加。一面听课学理论,一面讨论修改剧本。使剧本达到上演或发表水平,由省戏校编导班教师及黄文虎授课。

    [3] 举办沙龙与讲座:1989120日的首次沙龙活动,苏州南斗文学社作家谷新以《文学即形而上之学》为题,从传统的文以载道谈到现代作家的主体意识和自己悟到的作家的“宇宙心”。 讨论热烈。江澄子、范泓、高翔、李顺兴、邝亚华、高加索先后发言,冯亦同就谷新所谈以“道”与“器” 来观察文学的形式与内容,作了精辟的补充。可惜这种沙笼未能继续办下去。诗人公刘关注文学之友中的诗作,他访问美国归来后,我们请他耒作关于诗歌创作的报告。

    [4] 保送常月到初阳台文学创作园总园,加工修改她的小说。在那里三月有余,完成了对小说的修改。这是总园资助作者创作的一大举措,即由创作园向作者所在单位申请创作假,经同意批准后,由创作园免费提供食宿,使作者能在安静舒适环境中专心写作。推荐萧溪等人参加南京大学中文系举办的作家班学习。

    这许多工作的开展,除了业余剧作者段昭南,他作为集成的工作人员参与,算是半专业外,其余大量工作都是文学之友做的。做得最多的是甘霖、常月、萧溪等。有一段时间,甘霖天天来坐班。他们都是热心工作的志愿者。高加索是园主任,我虽是副主任,由于工作忙,园里工作做得少,谷天实际上是副主任兼秘书长,但当时并没有秘书长的职务设置。

    这一时期中,文学之友之间,随时随地,不拘形式,开展切磋讨论,互相帮助,亲密无间,形成了一种相当浓郁的文学氛围。 进入九十年代,民间组织不得跨地区活动,加上遇到经费和办公地点等诸多困难,难以为继。正在危难之际,部队作家徐良文从高加索手中接过接力棒。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市作家协会大力支持下,获市民政局的批准,“初阳台文学创作园南京分园”改为“钟山文学学会”。

    回首当年,是一段美好的记忆,更加怀念半个世纪患难与共的挚友高加索。

    祝愿钟山文学学会日益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