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部落孙明光

    德保矮马的前世今生

                                文/图  孙明光  魏修梵

                               一

    第一次见到德保矮马,还是在1991年南宁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的开幕仪式上,只见110名身穿盔甲,手持刀剑的追风少年,骑着与自己的身高很相衬的小矮马,组成了一支齐整的骑士方阵,踏着矫健的步伐驰进了会场。人们欢声雷动,都在为这群英姿勃发的“矮马童军”叫好,开幕式进入了高潮。当现场解说播报出,他们是来自广西百色地区德保县壮族少年骑手的时候,德保矮马也随着这帮少年骑手的英姿而名扬天下了。

    这类德保矮马在中国古代就曾是供给皇家和贵族小王子、小公主骑乘的宠物,并且有一个形象的名子叫“果下马”,是指骑着它能从果树下通过而得名。《汉书》中记载的众多官家马厩也包括“果马厩”,是专门用来饲养“果下马”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河北考古发掘战国时期满城中山王大墓中,就出土有陪葬的“果下马”骨骸,并且在墓志记录中明确标出了它的身高仅为三尺,在当时一尺的高度是23公分,三尺高的矮马仅69公分,可谓矮马中的精品了。

    “果下马”种群的最近一次发现,是1981年中国农科院开展的马种普查,由王铁权研究员首先在广西靖西与德保两县的交界处,发现了体高92.5公分的成年母马,随后,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都发现有矮马种群。广西德保及周边地区矮马分布最为集中,经过多次血型分析鉴定,确认它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封闭的自然条件下进化形成的矮马品种,也是世界矮马两大源流体系之一。德保矮马完全可以和世界另一源流体系——著名的英国雪特莱矮马相媲美。不过,雪特莱矮马却是经过人工矮化而形成的。按计量标准注册命名的广西德保矮马,其具体标准和特点是:成年德保矮马体高86cm至104cm,体重65kg至140kg,体形结构匀称,矮短粗壮,躯线明显,后躯发达,肢型端正,蹄圆坚硬,四毛(鬃、鬣、尾、距)浓密,性情温驯,行动敏捷,善走小路、夜路,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广,体小力大,可拉500kg载重木轮车,可驮相当于自身三分之二的重量,大人小孩均可驾驮,具有很高的观赏、消遣游乐价值。

    我作为曾经有过多年骑兵生涯的骑手,见到这队追风少年的矮马方阵,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好奇,更多地到是对人类这群最亲密朋友,军中称之为无言战友的敬意。不是吗,一匹来自天山的神奇白马,屡建奇功,为救主人,身陷敌营,宁愿饿死,也不投降日军的传奇故事,锻造出的竟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同样是来自天山的一匹“汗血宝马”,在长篇电视连续剧中,魂牵梦绕的演绎出一场人与马的生死相依、信义友善的大戏;更不用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大帝,爱马惜马赛过黄金,朝廷制定的“马政”国策,最终为他的10万将士,每人配备了3匹战马,方才有了无需后方补给,分兵两路深入大漠腹地,一举击败匈奴主力的壮举。从此换来的是汉代北方边疆基本无大战的局面,其中的战马功不可没;至于唐代的神驹“六骏”石刻,则更多地体现出了时代风骨,犹如回响在历史长廊上的大唐盛音,穿越时空,让后人感动咏叹!

    德保矮马在少年骑手的驾驭下,同样体现出了那久违的勇士风采,吸引着人们想去它的家乡作近距离的观察采访。然而,当我真的实现这个愿望,踏上德保县的地界,时间已然过去了17年。这回在德保县短短的10天里,让我诧异也是感触至深的,竟然是没有再见到记忆中的奔腾激越的场景,有的只是人们对德保矮马这个珍稀物种的关注和期望。

                                    二

    县委宣传部介绍我们去了全县第一个德保矮马“保种基地”燕峒乡那布村。全村有9个自然屯,饲养德保矮马的农户大都集中在布要屯。布要屯有着96户人家,337口人,屯子坐落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的缓坡处。村民们进入了新一抡的建房期,刚落成的水泥砖瓦新房,与早年的黄泥土墙老房比邻其间,新旧反差中透着勃勃生机。

    那布村的自然条件相对好些,矮马的饲料容易解决,这也是县里选中他们作为首批德保矮马“保种基地”的原因。村主任李成栋介绍说,他们是2003年开始饲养德保矮马的,有16户人家与德保县矮马保护协会签订了饲养合同,双方明确了责、权、利,采取“国有民养”的形式,县矮马协会出资,集中选购散布在德保边远山区标准的矮马作为种马,交由那布屯农户饲养。县矮马协会负责指导,承担防疫治病和建立档案工作。等到小马驹长到1岁至1岁半时,县矮马协根据小马驹的特点,或留种,或外销,实行统一调配。按照“三七”开的比例,与饲养农户分成。这两年,县里每调走一匹小马驹,落实到农户手中也就是600元钱,算作饲养报酬。五年来,从布要屯一共调走了27匹小马驹。2008年春,布要屯还有德保矮马大小共26匹。

    其实,繁育出一匹小马驹,主人家负出的心血是不能用600元收入来衡量的,村民们为国家饲养德保矮马还是要讲点贡献,讲点觉悟的。比方说,要是养上一群当地的名种山羊,就算十多只母羊吧,一年两胎,小羊六到八个月就能长大出栏,每年会很容易给主人家提供万元以上的收入。面对现实,那布村饲养德保矮马的农户想的却很朴实,他们普遍的说法是,既然和县矮马协会签了合同,就得为公家养好马。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几户养马人,或许他们可以代表全县8个德保矮马保种基地的饲养农户在此存照,从他们的点滴想法和做法中,感受这些普通农户的不平凡。

    第一位,66岁的郑福徐只想感恩。郑老伯家住在村东头,又听说他家饲养的母马这几天就要生产了,我们格外关注,每天一早跑去他家,盼着小马驹的降生。我们发现,每天放马外出吃草之前,郑福徐总要给它喂上两斤稻谷,显然是给母马生产前加了些营养。郑老伯说,平时放马吃草,只在农忙让马干活的时候才给它喂料。德保矮马吃得少,但力气并不小。郑福徐自家有4亩地,又承包了别人的两亩地。儿子娶了媳妇另立门户单过,且都在外地打工,帮不上家里。小女儿又在百色民族医学院读大学二年级。这6亩地全都由郑福徐老俩口耕种,家里的这匹母马就成了强劳力,农忙时所有的驮运任务都由它承担了。让郑福徐感慨的是,这匹母马已生了4匹小马驹,再生就是第5匹了。也可以说,家里的这匹母马承担了小女儿读大学的相当一部分生活费用。虽说小女儿读大学的2万1千元学费,是由县里的希望工程提供的,但是,每月300元的生活费用还得从家里拿,这么看来,母马连同先后调走的4匹小马驹对郑家来说,真是功不可没,为此,郑福徐在感恩社会的同时,也特别关爱家里的这匹母马。

    第二位,77岁的李茂英是一位心底宽畅的老人。他是公社化时代的生产队长,他被公认为是最关心集体的人。比如说,自来水这类公共设施坏了他去修,邻里之间有了矛盾他出面协调。就说饲养矮马吧,有一匹矮马瞎了一只眼,其他农户不愿要,他就把瞎马调换了回来。在他的精心饲养下,这些年,这匹瞎了一只眼的青马,也生下了四匹健康的小马驹。他在接受我们拍摄时,特意穿了件西装,要是在以往,我们肯定会动员他换一件民族服装,这一回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们要充分尊重老人家自己的选择。他是我们房东的父亲,前一天晚上恰逢正月十五元宵节,房东领我们到李茂英老人家里吃饭,我们听说了一件让人永远都要敬重李茂英老人的往事。二十年前,保卫南疆的战事中,一个班的解放军战士住在他家,他和老伴每晚都为夜训归来的战士洗涤、烘烤衣物鞋袜,那时虽然粮食不多,也要煮好一锅红薯,生怕战士饿着。他家与驻训的战士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出征前,李茂英按照自己壮族的习俗点好香,杀了一只公鸡,用鸡血画了保护符为战士壮行。战土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一切,但在作战中,住在他家的这个班立了战功,竟然没有一名战士阵亡牺牲。战后,班长升为排长,现在转业在深圳,负责一个工商管理所的工作,每逢过年,他都要打来电话,像问候自己父母一样问候李茂英老房东。现在,李茂英的两个儿子都盖起了很大很漂亮的楼房,他自己还是住在老房子里,这是当年驻训战士与他家人一同住过的土墙房。提到这件往事,李家祖孙三代都很自豪。现在,李茂英饲养的三头牛,还有那匹瞎了一只眼的母马和一岁的小马驹,是他每天最为关心的另一伙孩子。

    第三位,55岁的李荣克说:“再忙,那布村矮马协会的会长还是要当的”。李荣克曾连续三届担任那布村的村委会主任,卸任之后,又承接了县里诸如在荒山旱地种植150亩龙眼等项目,是个地道的大忙人。但是,当年正是他负责动员农户饲养德保矮马的。一切有关矮马保种饲养的大事琐事,都得由他出面解决,除了放在他家的一块“那布村德保矮马协会”的牌子,并没有多得报酬。“谁让我是村德保矮马保种基地的牵头人呢”,交谈中体现的多为责任。李荣克饲养的是一匹身高仅93公分的种公马,这匹马很优秀,也相当珍贵的种公马己在布要屯繁殖出了27匹后代。为保护这匹种公马的体格,李荣克每天都会给它喂两斤苞谷或是稻谷,饲养成本还是较高的,年底李荣克也仅从县矮马协会得到600元人民币的补贴。

        第四位,72岁的岑廷波,喜得第四匹小马驹。我们来到布要屯当天,就见到了岑廷波家刚出生四天的一匹小马驹,小马驹对陌生世界的好奇,它的灵气,同时又有些憨态的举动,实在招人喜爱。岑廷波的普通话说的不流利,村主任李成栋帮我们做翻译。岑廷波的爱马之心让人敬佩,每天的农活再多,他也要把公家的种马赶回家,不让马在田野里过夜。我们连续几天看到,等他关上马厩圈门的时候,天色几乎是全黑了。去年夏季,他每天都要割一担青草,一半是他家水牛的夜草,一半则是他家矮马的夜草。不幸的是,岑廷波劳累过渡胃病复发,住进了县医院,一下用去了一万元钱,重盖新房的计划只能再推迟一年,岑廷波老人却很乐观,他欣喜自家的种马又生了一匹可爱的小马驹。

    第五位,12岁的黄高川,既是小骑手,更是父母的好帮手。走进黄高川的家,堂屋的墙上贴着他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获得的各种奖状,无疑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6年前,他的父亲也认养了一匹德保矮马。父亲去广东打工以后,他就成了喂养矮马的小主人。周末回家,特别是寒暑假期间,他就从妈妈手中全权接过了饲养矮马的责任。黄高川从学龄前就和自家的小马驹为伴,从他家先后调出去3匹小马,每次调走小马的时候,也是黄高川最难受的日子,他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写到:“我只希望小马永远不会调走,这样我就可以每天都看到它,每天都喂它,那多好呀!”是的,对一位小学生来说,有一匹德保矮马这样的大宠物,加上每年再生下一匹小马驹,他的课外生活该是多么的让人羡慕啊!黄高川的骑术已很熟练,不用马鞍也能做出一些难度动作。黄高川理所当然的成了新一代小骑手。每当县里需要表演,他就会牵出自己的小青马,和小伙伴们组成新的矮马表演队,向来宾展现小骑手的丰采。

                                   三

    马伴随着人类走到今天,它的作用已大不如从前了。只有极少数速度型赛马,受到运动队或是博彩业界的追捧,其身价多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许多军马场的日子相当不好过,甚至在改制另谋出路。而以小巧玲珑,性情温顺,吃苦耐劳,深得人们喜爱的德保矮马,在世纪之交却遭受到了另外一种尴尬。

    一方面,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村村通公路工程的推进,尤其是农业机械化的悄然来临,作为驮、乘工具的小矮马渐渐地失去了它的优势;还有一个说来让人心痛的原因,就是当地诚实的农民兄弟,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认识矮马在现代社会中的宠物价值的。有的还嫌它过于矮小,总想着要高大一些的马,大概希望它们有力气好干活吧。所以,用外来的品种与德保矮马杂交的事也出现了。房东的弟弟告诉我们,就在十年前,他去山里办事,遇到过一匹很矮的小公马,主人家甚至恳求他把小矮马牵走,开价只要250元,房东弟弟只是觉得小矮马很可爱,转念又一想,买它回家能干什么?终究还是放弃了买马的念头。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又加速了德保矮马良种的流失。没过多久,一些公园、游乐场为吸引游人,尤其是能赚少年儿童的钱,开辟新颖的“小骑手”项目,开始大量采购矮马;有眼光的商人,更是见到了其中的商机。你想,一条高品质的名狗动辄就能卖出三四十万人民币,要买一匹世界知名品牌的雪特莱矮马,也是要以多少万美元、英镑结算的,德保矮马的未来价格并不在其下。退一步说,在国内众多的别墅豪宅里,养上两匹小矮马,总比喂养大型烈性犬更让心情放松吧!何况还是少儿练习骑乘的好伙伴呢。德保矮马的需求量将是十分可观的。商人的嗅觉让德保矮马的价格一路走高,很快一匹德保矮马已抵的上两头黄牛的价格了。个别农户连优良的种马也卖了。当然,农户有时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家身高在90公分以下矮马的种群价值。

    为了确保德保矮马物种的基因纯正,保护德保矮马的源流体系,从2001年开展,德保矮马列入了全国138个国家级畜禽重点保护品种之一。实施农业部《百色马(德保矮马)保护选育项目》,采取“国有民养”的形式,进行保种选育。对所有达标的德保矮马都建立了档案,列为种马的不得出售。经过2006年的普查登记,符合标准的德保矮马仅有984匹,其中身高在90cm以下的矮马有20匹,最矮的身高78cm。但是,仅从农业部这些年(截止2008年)对德保矮马保种选育工作投入的55万元经费来看,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从珍稀矮马的保育,还是提高德保这样的山区贫困县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都应加大投入,促进发展,让德保矮马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物种,闪亮登场,成为我国民族特色经济文化的名牌。(2008年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孙明光·自由撰稿人/纪录片编导/人文地理摄影师

    E-mail:wrm13@sina.com

    魏修梵·南京电影制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