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部落安 然

    寻梦周庄

     

    浮在水上的古镇

    江南水乡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网地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湖荡河汊交错,六千年前先民逐水草而居,因而在这片水土之下留下了菘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遗存。江南古镇便是承袭这些古代文明,世世代代发展起来的。吴冠中先生说过一句话: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文物古迹、人文景观遍布全境的周庄,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极富地域特色的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

    周庄属江苏昆山市,北距昆山30公里,东与上海青浦区相接,西邻苏州市区38公里,交通运输方便快捷。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进出周庄必须借助船只,直至1989年5月,急水港大桥建成以后,才陆续有了陆路交通。恰是交通落后,使周庄因祸得福,得已完整地保存了古风古韵、水乡风情。周庄,已成为中国水乡的典范。

    不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大凡历史悠久的地域,总是有不只一个名称,比如伊斯坦布尔,历史上便有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等名字。小小的周庄亦是如此。在周庄镇郊太师淀中出土的大量文物显示,这里在六千年以前已有人类文明。到了公元前500年,这片地域是吴国国王的儿子摇的封地,叫做摇城。后来又叫做贞丰,当时是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公元1086年,苏州地区遭灾闹饥荒,有一位名叫周应熙的迪功郎(很小的官阶),在这里圈围圩田收取租金,他和夫人章氏见百姓困苦,便舍弃自己在周庄的住宅,修建庙宇,将自己的200亩庄田捐为庙产,祈求菩萨降福,消灾去祸,使百姓康乐。当地老百姓感激他的恩德,便将此地称为周庄。公元1127年,北宋被金人消灭,宋高宗赵构南渡长江,王室成员金二十相公跟随南渡,本来是要去临安(今浙江杭州),途中经过周庄,见这里景色怡人,物产丰富,环境幽闭,便在此落脚,周庄的人烟渐渐稠密。到了元朝中叶,有个叫沈祐的人,举家自湖洲南浔迁居到周庄附近。沈祐的儿子沈万三善于经营,利用水运便利通商海外,成了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周庄也因他的发迹而繁荣,成为当时的商贸集散中心,逐渐衍生成为江南大镇。

    周庄可说是将江南水乡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浓缩于一身,这里的乡风乡情和景致都具有中国水乡代表性,但是,真正使周庄不同凡响的,是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传奇故事。且不说周庄镇为泽国,地处澄湖、白蚬江、淀山湖和南湖的环抱之中,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浮于水上;也不说古镇中小桥流水、长街曲巷,和那粉墙黛瓦的民宅、风火墙高耸的大院、雕梁画栋的厅堂,这些,在其它水乡古镇也能看到,不为周庄独有。且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周庄独有的传奇故事:

    大约在公元300年,魏晋时期,有个人在北方洛阳做官,辅助晋朝的齐王摄理朝政。有一天看见秋风飒飒而起,忽然想起在南方的家乡,鲈鱼正到了肥美上市的时候,还有美味菰菜和莼菜。这一想,思乡之情顿时排山倒海般涌来,他大笔一挥,在官衙的粉墙上留诗一首,就此辞官登程,回乡吃他的鲈鱼脍去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张翰,他的家乡就是周庄。他不要高官显爵,宁愿回乡隐居,整日在南湖上闲钓赋诗。1000年以后,沈家的三儿子万三秀,又在此演绎了一场通商海外聚宝点金,民商与皇权碰撞的传奇,从辉煌到湮灭,展示了世事变幻、人间冷暖,留给人们无尽的思考和叹息。20世纪初,反清组织南社创始人柳亚子与社友,在周庄的迷楼中狂歌宴饮,明里是倚红偎翠,暗里是鼓吹革命,演绎了另一种热血风流。1984年春,旅美青年画家陈逸飞来到周庄写生,这里处处风景,他已经来不及摊开画布调开颜料,索性用照相机的镜头将周庄照了个够,一个星期之后才离开。几个月后,以周庄双桥为原形的画作《故乡的回忆》连同他的其它36幅作品在美国哈默画廊展出,引起轰动。当年,美国石油大享哈默高价购买这幅画,在访华时将它作为礼品赠送给了邓小平。从此,周庄与双桥一道扬名世界,而画桥的年青人,也成为国际艺术大师。如今,画画、购画、收藏的三位世界级名人都已逝去,留给世人不尽的感叹……

    很难想像,汇集了这样多传奇故事的周庄,只有0.23平方公里,这才真的称得上是历史积淀深厚、人文积淀深厚。所以,在来到周庄之前,你要做一些准备,这里有太多的风景太多的故事,须要你将心沉静,将脚步放慢,不要让古镇的风采从你疏忽的眼神中遗漏,从匆匆的脚步下遗漏。周庄,是一件值得细细把玩的珍品。

    画里画外的双桥别韵

    双桥,每一个来到周庄的人,都会将目光久久地投射在这对姐妹桥身上。双桥有悠久的历史,400多年来,她们石质的脊背上承载了无数风雨,无数屐痕,至今仍然坚硬挺直,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来客。双桥有动人的故事,故事中有艺术家、石油大享和领袖,三位时代风云人物,因一幅以双桥为原型的画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周庄也因双桥而世界扬名。双桥,该有着怎样的回忆?

    画中的双桥,静谧安详之中,弥散着温暖的乡情。现实的双桥,坚实古朴,跨越在清澈的银子浜和悠长的南北市河之上。横跨南北市河的世德桥是一座石拱桥,东边的桥堍与南北向的石梁桥永安桥紧紧相连,好像一对携手并肩的姐妹,双双立于十字交叉的河流之上,显得十分别致。双桥的桥身一拱一平,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圆一方,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因而又被称之为“钥匙桥”。 世德桥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永安桥长13.3米,宽2.4米,跨度3.5米。 两座石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都是由本地人出资建造的。

    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世德桥下的南北市河贯通整个古镇,立于桥上,只见桥下绿水悠悠,轻舟漫荡,桥上游人络绎,往还不绝,桥边桃红柳绿,街巷幽长,好一幅绝美的江南水乡图画。一年四季都有各地美术学院的学生到此写生,摄影爱好者更是大拍特拍,面对美景欲罢不能。

    1984年春,旅美青年画家陈逸飞到周庄写生,周庄处处皆风景,他兴奋得用照相机把周庄拍了个够,整整待了一星期才离开。几个月后,以周庄双桥为原形的画作《故乡的回忆》连同陈逸飞的其他36幅作品在美国哈默画廊展出,引起轰动。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高价购买了这幅画,在同年11月访华时,作为礼品赠送给了邓小平。寓意架起中美两国之间的友谊之桥,被各界传为佳话。1985年,油画双桥印上了联合国发行的邮票首日封,从此,周庄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江南名镇。而画双桥的年轻人,也就此跻身国际艺术大师之列,1999年,他的画作《浔阳遗韵》在嘉德拍卖会上拍出了2,970,000元人民币的高价。如今,画画、购画、藏画的三位世界级名人都已逝去,而双桥仍旧亭立于周庄的河道之上,每日承载着成千上万远地而来的游客的步履,承载着古镇日复一日的生活……

    陈逸飞1946年出生,祖籍浙江镇海,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1980年陈逸飞前往美国,很快以其绘画作品的精细与传神获得了艺术界的承认,自1983年起,在纽约哈默画廊举办过六次个人画展,并多次在日本、香港、英国、法国、美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93年,陈逸飞涉足影坛,拍摄了多部艺术片、纪录片和故事片。其中反映三十年代上海的故事片《人约黄昏》,入选法国戛纳电影节,参加影展,深受瞩目。此后,陈逸飞又涉足服装设计,开设服装专卖店,开办模特学校,创办杂志,每一项事业都风生水起,颇受好评。2005年4月,陈逸飞在拍摄影片《理发师》过程中,在上海突然去世。

    浙江镇海出生的陈逸飞何以会将周庄的双桥命名为《故乡的回忆》?原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同样是江南小镇的镇海早已不复是当年模样,让陈逸飞感到非常惋惜。而80年代初保存完好的周庄,让陈逸飞觉得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美的!能勾起他心底对故乡的回忆。因此,他将周庄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周庄能够扬名四海,陈逸飞功不可没。为了纪念这位对周庄做出了极大贡献的艺术家,当地政府与陈逸飞遗孀宋美英,在双桥之畔建立了逸飞之家。一个宁静的小院,院中花木郁郁葱葱,左边是一座两层小楼,进门处的木雕屏风前,陈列着陈逸飞的铜质胸像,环堵张挂着他的油画作品,几排陈列柜中,展示着陈逸飞的速描作品。右边是一间平房,布置成西式客厅模样,中部有壁炉和沙发,靠墙的陈列架上,摆放着陈逸飞制作的杂志及各种介绍他的书籍等物品,壁炉旁的衣帽架上,还挂着他生前穿过的衣裳。墙上的照片里,他在周庄接受电视台采访时的神采,历历在目,睹物思人,不由令人无限惆怅。人们有理由相信,他的灵魂将归来这里,因为这里有双桥,这里是他精神的故里。

    双桥永远与陈逸飞联系在一起,与哈默和邓小平联系在一起,与周庄联系在一起,与中美两国的友谊联系在一起。它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触动和开启着人们的心扉。在时间的长河中,双桥还将不断演绎动人的故事,也许,下一个故事的主角就是——你。